欢迎您,进入宜宾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网络平台!今天是:

当前位置: 首页 >>【创新中国】小微企业融资难题有了“科技味药方”

【创新中国】小微企业融资难题有了“科技味药方”

发布日期:2018-07-12   来源:中国中小企业信息网   浏览次数:1056

       央广网上海7月11日消息(记者 马文静 王明月)做物流生意的张峰刚,急需10万元周转资金,贷款审批周期长、手续繁琐让着急的他犯了愁,借助银行的电子化流程和大数据分析,他的贷款3分钟就到了账;为获得进货资金,水果零售商肖冕向小贷公司申请了15万贷款,每天400多元的利息让他有点吃不消,借助网络平台的智能分析,他的还款利息降到了以往的一半不到……

 

  规模小、数量繁多的小微企业被称为实体经济的“毛细血管”。在我国,2800万户小微企业法人和6500万户个体工商户,构成了我国90%的市场主体。

 

  小微活,就业旺,经济兴。“毛细血管”的畅通与否,关乎实体经济整体的健康状况。

 

  面对小微企业迫切的融资需求,近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了5项措施、央行定向降准落地、五部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深化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意见》,为破解小微企业融资难题打出了一套“组合拳”。

 

  而除了政策保障,近年来,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等金融科技快速发展,也为金融机构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开出更具有科技含量的“药方”。

 

  小微企业融资不畅症结何在?

 

  “相对于大中型企业,小微企业公司治理结构不够完善、财务管理往往不够规范、抗风险能力也比较弱。”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日前表示。

 

  较高的风险是金融机构不敢为小微企业提供贷款的一大原因。易纲指出,2018年3月末,金融机构小微企业贷款不良率为2.75%,比大型企业高1.7个百分点,单户授信500万以下贷款不良率更高,金融机构获得的收益较难完全覆盖风险。

 

  另一方面,由于小微企业信息不透明,借贷双方信息的不对称使金融机构往往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成本和时间成本以掌握小微企业情况。

 

  交通银行发展研究部副总经理周昆平向记者表示,“过去一个小企业,要给它贷款,银行信贷员要用两个月考察企业,而两个月以后去这家企业可能已经人去楼空了。”

 

  较高的风险成本和人力成本,降低了金融机构支持小微企业融资的积极性,也使小微企业融资的成本一直难以下降。资金流转困难的小微企业只能通过支付高昂利息才能解决资金周转难题。易纲提供的数据显示,金融机构平均贷款利率6%左右,网络借贷利率13%左右,温州民间融资成本可达15%以上。

 

  金融科技“药方”能否奏效?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依托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云计算等技术的金融科技在中国快速崛起,正在成为支持实体经济的新兴力量。

 

  “当前金融机构对于金融服务的供给力度仍然不足,特别是长尾客户的金融需求一直以来未被有效满足,巨大的服务真空为金融科技带来机会。”中国-中东欧基金董事长姜建清表示。在他看来,金融科技的创新应用会极大地降低金融业务的经营成本和提高效率。

 

  周昆平也指出,相较于传统的人工监测手段,如今金融机构只要通过科技的手段实时监测小微企业,便知其经营情况,并且科技手段可以运用到小微企业的贷前、贷中和贷后各个环节,有助于推动普惠金融规模和效率的提升。

 

  金融服务机构的创新探索已经开始。网商银行高级专家刘婕向记者表示,通过二维码收款功能,网商银行将线下商户的交易流水发展至线上。在此基础上,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分析,确保了商户每一笔交易都是真实的场景、真实的借款需求。依靠这种方式,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信息不对称和风控难题找到了解决方案。

 

  在贷前、贷中、贷后嵌入金融科技之后,小微企业贷款的风险成本和人力成本均大幅下降,刘婕举例,相较于传统方式发放一笔小微贷款的平均人力成本在2000元,网商银行每笔贷款的平均运营成本仅为2.3元。

 

  成本的下降最终反映为小微企业贷款利率的下降。刘婕指出,尽管去年市场资金成本平均上涨1个百分点,但2017年网商银行小微企业贷款的利率较上年下降了约1个百分点。

 

  央行等五部门在《关于进一步深化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意见》中指出,要加大金融科技等产品服务创新。银行业金融机构要加强对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的运用,改造信贷流程和信用评价模型,降低运营管理成本,提高贷款发放效率和服务便利度。

 

  周昆平表示,在科技赋能之下,金融服务创新有望推动对小微企业的金融支持向“普”和“惠”加速迈进。

 
 
 
[ 资讯搜索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展开
  • 028-962555
  • 服务邮箱

  • ybggpt@163.com
  • 微信订阅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