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省第十二次党代会部署,持续做强做优做大数字经济,加快建设数字四川,根据省政府工作部署要求,经济和信息化厅牵头起草了《关于加快发展数字经济深入推进数字四川建设的意见(公开征求意见稿)》。为提高意见制定的科学性和精准性,进一步推进我省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现公开征求社会各界意见。征求期限为2022年11月2日至2022年12月1日,欢迎社会各界提供宝贵意见和建议。
单位意见请加盖公章书面反馈,个人意见请署名书面反馈。反馈意见可邮寄纸质材料至成都市青羊区人民东路66号(邮编:610015),或通过电子邮件发送至邮箱scjxwxxh@163.com。
联系人:大数据与信息化处金文彬
联系电话:028-86260279
附件:关于加快发展数字经济深入推进数字四川建设的意见(公开征求意见稿)
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厅
2022年11月2日
附件
关于加快发展数字经济深入推进数字四川建设的意见
(公开征求意见稿)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论述,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发展数字经济的决策部署,深化落实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着力打造经济发展新引擎,培育转型升级新动能,积蓄换道超车新优势,以更高站位、更大力度、更深层次构筑数字经济发展高地,建设数字四川,特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数字经济的重要论述和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坚持把数字经济作为四川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动能,注重创新引领、系统布局、安全有序,以数据为关键要素,以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为主线,优化数字基础设施布局,突破数字核心技术,壮大数字产业集群,完善数字治理体系,赋能传统产业数字化绿色化转型升级,培育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加快构建形成以数字经济为牵引的现代产业体系,奋力打造全国数字经济发展高地,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四川提供强大支撑。
(二)发展目标。
到2025年,数字四川建设迈上新台阶,数字经济增加值达到□万亿元,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突破□□亿元,年均增速均达到□%以上,新型数字基础设施支撑有力,数据要素市场体系初步建立,数字技术创新体系基本形成,重点行业数字化绿色化转型取得明显成效,数字化治理和数字普惠化水平全面提升。到2027年,数字经济增加值达到□万亿元、占GDP的比重超过□%,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力争突破□□亿元、较2021年实现规模倍增,基本建成全国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发展引领区、转型升级赋能先导区、数据要素流通集聚区和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数字科创中心,数字经济成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主引擎、高效能治理的主抓手、高品质生活的主支撑。
二、重点任务
(三)夯实数字基础设施,实现支撑能力跃升。
1.统筹布局绿色低碳、协同高效的存算基础设施。以实施“东数西算”工程为引领,加快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成渝国家枢纽节点和天府数据中心集群起步区建设,构建数据中心集群和城市内部数据中心两级协同的一体化大数据中心协同创新体系。加强数据、算力和能源之间的协同联动,推广绿色低碳技术应用,提高数据中心利用率。提升国家超级计算成都中心、成都智算中心能级,加快高性能算力部署,灵活部署边缘计算资源池节点,协同发展分布计算、边缘计算,构建布局均衡、协同供给、梯次连续的算力基础设施体系。
2.大力发展高速泛在、云天一体的通信网络设施。全面推进5G网络建设,加快重点区域和场景5G连片优质覆盖,以需求为导向部署一批5G行业虚拟专网,争创国家级5G应用创新引领区。推动“双千兆”网络协同发展,加快推进万兆无源光网络(10G-PON)设备规模部署,打造成渝地区“千兆城市群”。持续优化提升IPv6网络质量和服务能力,实现重点场景深度覆盖。推动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间带宽扩容,建设新型互联网交换中心、国际互联网出入口重要节点,拓展成都国际直达数据专用通道,提升区域骨干通信能力。探索建设天基多功能卫星互联网,打造国内领先的北斗应用基础设施。
3.稳步构建软硬结合、智能高效的融合基础设施。完善城市信息模型(CIM)基础平台,提升市政公用设施和建筑智能化水平。加快既有住宅和社区设施数字化改造,鼓励新建小区同步规划建设智能系统,打造智能楼宇、智能停车场、智能充电桩、智能垃圾箱等公共设施。推进智慧公路、港口、机场、轨道交通等智慧交通设施建设,争创四川(成都)国家级车联网先导区。加快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节点建设,推动各节点间互联互通和资源共享。推动智慧电网、智慧管网、光伏发电微电站、智能风电场等建设,加快建设能源大数据中心、智能调度中心和交易平台。构建一体化生态环境监测预警体系和智能管控体系,优化环境治理与灾害应急设施支撑。
(四)强化数据要素配置,实现数据价值跃升。
4.推动数据资源高质量供给。建立健全全省公共数据开放平台体系,研究制定数据资源分级分类相关规范标准,加快编制公共数据资源开发利用目录清单。建设智慧政务数据中台,扩大省市两级政务数据交换节点覆盖范围,深化政务数据跨层级、跨地域、跨部门有序共享。推动省大数据资源中心建设,规范管理人口、法人、电子证照、社会信用等基础数据库,按需推进主题数据库、专题数据库建设,促进公共数据高效配置供给。支持企业开展数据管理能力成熟度评估模型(DCMM)国家标准贯标。鼓励企业、科研院所、社会服务机构等依法合规收集、存储、加工、使用产业数据,提升数据规模化汇聚、加工、运营和治理能力。
5.促进数据要素市场化流通。加快建设西部数字资产交易中心,制定数据确权、数据定价、数据交易和市场运行监管等机制。支持成都、德阳等有条件地区率先开展数据交易试点,鼓励企业针对脱敏后数据进行市场交易,发展数据清洗、建模、可视化、信用评价等新型数据服务。探索政府授权国有企业开展公共数据运营,加快发展交易撮合、安全审计、合规评估、资产评估、交付服务等数据服务机构。基于隐私计算、区块链、数据沙箱等技术,探索建立数据安全流通环境。开展跨境数据流动试点和标准化建设,在成都等地探索数据跨境流动服务模式。
6.探索数据价值化实践路径。探索建立多样化的数据开发利用机制,高水平举办“数字四川”创新大赛,在确保数据安全、保障用户隐私的的前提下,鼓励更多社会力量进行数据增值开发利用。围绕政府、社会、产业数字化转型典型应用场景,梳理数据应用需求清单和市场服务目录,开展数据创新应用试点,支持企业、行业协会、研究机构等开展数据整合服务和分析应用。加快工业数据分类分级试点,加强试点成果转化应用。鼓励政府购买数据产品和服务,实施数据采购活动。结合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加快城市数据融合及产业生态培育,提升城市数据运营和开发利用水平。
(五)完善数字科创体系,实现创新模式跃升。
7.加强关键前沿技术攻关。围绕集成电路、新一代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领域,绘制创新链技术图谱,凝练重大攻关任务,每年组织实施××项以上数字经济领域关键技术项目。推行“揭榜挂帅”“赛马制”等攻关模式,突破高端芯片、工业软件、第三代半导体、核心电子元器件、特种封装设备、智能推断框架、智能安全检测等关键核心技术,推进新型区块链体系架构、大数据智能、物联网感知、人机混合增强智能等基础理论研究,前瞻布局太赫兹通信、6G、光电技术、量子互联网、类脑智能、空天信息等重点领域,在先进计算、新型存储、射频芯片、基础软件、区块链核心技术与智能制造等领域取得重要成果,掌握××万件数字经济领域有效发明专利。
8.加快重大创新平台建设。高起点建设成渝综合性科学中心,高水平建设天府兴隆、天府绛溪等重点实验室,加快建设西部光源系列装置、红外太赫兹自由电子激光装置等大科学装置。实施国家级创新平台攻坚行动,加快建设国家级工业软件协同攻关和体验推广中心、面向区域化人工智能应用发展的公共服务平台,高水平建设超高清视频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聚焦信息安全、工业云制造、无人机、工业软件、人工智能等领域,力争在创建国家技术创新中心、产业创新中心、制造业创新中心上取得更多突破,支持更多企业创建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加快成德绵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建设,打通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通道。面向数字经济领域,加快部署××家省重点实验室、××家以上高水平新型研发机构。
9.加大高端数智人才引培。深入实施“天府峨眉计划”“天府青城计划”等重点人才计划,制定数字经济“高精尖缺”人才目录,加快引进数字经济领域海内外战略型人才、科技领军人才、创新团队、高端智库,促进人才与技术交流落地。加快产教融合型城市建设,支持企业与院校共建一批现代产业学院、联合实验室、实习基地,支持国家级、省级特色化示范性软件学院建设,探索数字人才资源共享,培育一批复合型“数字工匠”。积极培养数字经济领域企业家、创投家,培育新时代“川企名家”。鼓励高校设置大数据、人工智能、工业软件、网络空间安全等学科专业,开展交叉融合学科试点,加快培养数字技术人才。
(六)打造数字产业集群,实现产业能级跃升。
10.巩固核心产业优势。以打造世界级电子信息产业集群为导向,坚持硬软件并举,聚焦省内优势产业,加快提升产业集聚发展水平,打造全国一流、区域领先的数字产业发展高地。深入推进成都中国软件名城建设,大力发展开源开放的基础软件产业生态,支持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通用基础软件、高端工业软件、高端嵌入式软件等关键软件产品,加大首版次软件产品应用推广,打造全国领先的软件产业发展高地。深入推进产业基础再造与产业链提升,瞄准芯片、传感器、智能终端、显示面板等智能硬件产品和装备制造领域,推进产品设计、专用材料和先进工艺开发和示范推广应用,提升数字经济产业发展硬实力。到2027年,全省电子信息产业规模达到□万亿元,形成集成电路、新型显示、智能终端、关键软件等标志性产业链和产业集群。
11.释放新兴产业潜能。深入推进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和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建设,加快建设成渝地区大数据产业基地,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存储谷”,高水平建好国家网络安全产业园区(成渝),实施高分、北斗应用示范,推进国家区块链创新应用试点,做强做大人工智能、大数据、存储、区块链、北斗卫星、信息安全等千亿级特色产业集群。支持平台经济头部企业在川设立全国性总部、区域运营中心。加快培育以鲲鹏、海光架构为基础的信创产业生态及信息技术应用创新产业。推动数字技术与传统优势产品(装备)深度集成,发展智能网联汽车、智能家居、智能机器人(无人机)、智能医疗装备、数字能源等新兴融合产业,为全省数字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
12.布局未来产业赛道。组织实施未来产业新赛道培育计划,紧盯第三代半导体、新型智能传感器、中低轨卫星、未来网络、量子信息、柔性电子、先进计算、6G、扩展现实(XR)、元宇宙等有基础、有引领作用的前沿领域,加强底层技术、关键核心技术研发,加大试验验证和试点应用,打造一批突破性创新成果转化应用示范,培育20个左右省级未来产业先导区,形成一批领先型“赛手企业”和百亿级未来产业链,“一道一策”推动产业能级跃迁。以需求导向培育未来场景,利用数据要素、数字技术加快平台化、定制化、轻量化服务模式创新,营造繁荣有序的数字产业创新生态。
(七)推动全产业数字化转型,实现融合深度跃升。
13.纵深推进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加强“一业一策”指导,研究制定重点行业数字化转型实施方案、路线图、评估评价体系,推动传统产业全方位、全链条低碳化、绿色化、数字化转型。鼓励制造业企业与信息技术企业联合攻关,推进制造业重点行业领域场景开放,加快建设数字车间、智能工厂,提升核心装备和关键工序数字化水平。深入实施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工程,支持建设综合型、特色型和专业型工业互联网平台,打造一批省级工业互联网标杆工厂,培育创建两化深度融合应用先导区、国家工业互联网产业示范基地。实施中小企业数字化赋能专项行动,推行普惠性“上云用数赋智”服务,降低技术和资金壁垒,加快企业上云、上平台。支持在产业集群、园区、企业等建立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争创国家级促进中心,为全省中小企业数字化改造赋能赋智。
14.全面推进服务业数字化发展。大力发展数字生活新服务,创新推广智慧零售、数字餐饮、数字文旅、智慧养老、智慧家庭等新业态新模式,建设一批数字街区、智慧商圈。增强消费级无人机、智能服务机器人等数字产品和数字影视、电竞动漫、网络视听等数字内容的优质供给,扩大协同办公、线上教育、互联网医疗等在线服务覆盖面,支持实体消费场所建设数字化消费新场景,培育一批信息消费体验中心和领先企业。以数字化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价值链高端延伸,培育推广个性化定制、网络化协同等新模式,引导支持平台企业加强数据、产品、内容等资源整合共享,提升研发设计、生产销售、采购分销、物流配送等全链条数字化水平。深化数字技术在金融领域的研发及应用,搭建富有四川特色的数智金融平台,推进金融科技创新活动全生命周期审慎监管。深化成都数字人民币试点,稳步扩大应用场景覆盖面和用户基数。
15.加快推进农业数字化提升。加快推进智能农机装备研发及应用,推动5G、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在农业生产经营中的融合示范,拓展农业分析决策、农机作业、农情监测等领域数字化应用场景,提升农业生产、加工、销售、物流等各环节数字化水平。加快建成数字“三农”综合信息平台、农业农村基础数据资源平台、农业农村云平台,建立健全全省农业农村信息采集、监测、农产品溯源、信息共享等相关标准体系,推动农业农村数据资源实现有效整合和开放共享。加快数字赋能农文旅融合发展,推动生态价值转化。深化实施“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发展农产品直播带货等新模式,推进川茶、川果、川猪等特色产业数字化转型,进一步提升“天府”品牌影响力。
(八)深化数字政府建设,实现治理水平跃升。
16.提供优质便捷的政务服务。持续深化“一网通办”前提下的“最多跑一次”改革,全面提升全省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功能。优化升级“川渝通办”,推动企业登记注册等高频事项“省内通办”“跨省通办”。大力推动政务数据共享和有序汇聚,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促进政务数据共享、流程优化和业务协同。推动政务服务线上线下整体联动、全流程在线、向基层深度拓展,提升服务便利化、共享化水平。建设全省大数据分析调度平台,增强基于大数据的事项办理需求预测能力,打造主动式、多层次创新服务场景。聚焦公共卫生、社会安全、应急管理等领域,深化数字技术应用,实现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的快速响应和联动处置。
17.增强经济运行调节能力。搭建经济运行综合统计平台,全面构建经济治理基础数据库,加强对关键数据的全链条全流程治理和应用,实时呈现、精准监测分析经济发展态势,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新兴产业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完善“工业强省”智慧云平台,汇集完备的工业和信息化发展数据资源,实现政府对企业、企业对企业一站式涉企服务。推动税费征缴一体化办理,推进涉税数据融合分析,实现综合治税智能化。汇集政府、社会和第三方征信机构信用数据,构建安全可信的个人与机构诚信数据体系,在多领域推进多元化信用服务。探索可持续发展新路径,建立绿色数字积分体系和碳汇制度,推动绿色低碳发展。
18.提升社会治理管理能力。加强“一网统管”系统建设,推进全省监管数据共享和业务协同。探索开展跨场景跨业务跨部门联合监管试点,创新基于新技术手段的监管模式,建立健全触发式监管机制。探索“互联网+社区治理”新模式,深入推进各类社会治理数据融合应用。强化市域社会治理科技支撑,充分融合雪亮技防、治安防控、码证服务、智慧城市等建设成果,推进国家智能社会治理实验综合基地和特色基地建设,深化网格化社会治理创新。加快构建全流程在线专业解纷链条,推广“微法亭”、互联网法庭等新模式,提升网上行政复议、网上信访、网上调解、智慧法律援助等水平,促进矛盾纠纷源头预防和排查化解。
(九)拓展智慧社会场景,实现普惠水平跃升。
19.扩大数字化公共服务供给。持续推进教育、医疗、养老、就业、社保等公共服务智慧化发展,深化“四川云教”“智游天府”等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应用,促进优质资源共享复用。积极发展在线课堂、互联网医院、智慧图书馆(博物馆)等线上线下融合服务,利用数字化手段向基层、民族偏远地区精准推送优质教育、医疗、公共文化资源。深入开展电信普遍服务试点,提升农村及偏远地区网络覆盖水平。发挥社会和市场活力,促进社会服务和数字平台深度融合,提升专业化、市场化服务水平和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服务能力。
20.构建美好数字生活新图景。丰富完善健康、教育、娱乐、医疗、健身等数字化服务产品,打造智慧共享、和睦共治的新型数字生活。大力发展数字家庭,加大数字家庭系统基础平台建设和智能家居产品应用推广力度,丰富数字生活体验。深化智慧社区(村居)、智能小区建设,通过数字化方式加速公共服务向社区延伸,拓展社区线上线下一体化服务应用场景。增强适应残疾人、老年人等群体的数字化产品、设施和线上线下服务供给,推进信息无障碍建设,切实解决弱势群体、特殊群体在运用智能技术方面遇到的突出困难。
21.推动数字城乡融合发展。统筹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和数字乡村建设,推动城乡同步规划建设5G和千兆网络,发展智慧广电网络,完善面向农村信息服务的信息终端、手机应用,促进城乡要素双向自由流动,合理配置公共资源。引导各地有序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鼓励市(州)打造“城市大脑”“城市智能体”,开展个性化、特色化典型应用场景试点,推进城乡基层治理一体化能力建设。推进国家和省级数字乡村试点县建设,加快公共服务和治理数字化应用向乡村延伸,打造可复制、可推广的数字乡村振兴应用场景典范。
(十)优化数字产业生态,实现发展环境跃升。
22.培育数字经济企业梯队。深入实施制造业企业“贡嘎培优”、中小企业“专精特新”等行动计划,鼓励数字经济龙头企业通过技术创新、技术改造、兼并重组等方式做大做强,加速成长为具备生态构建能力的平台企业、链主企业,形成产业链上下游共同体。推进企业梯次融通培育,大力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鼓励企业做精主业、做大市场,成为行业单项冠军、瞪羚企业、独角兽企业。实施数字企业上市培育行动,鼓励优质数字企业多渠道挂牌上市。鼓励引导大中型企业将其信息技术研发应用业务机构剥离,成立专业软件和信息服务企业。弘扬新时代企业家精神,鼓励企业家开拓创新,争创一流企业、一流管理、一流产品。
23.提升数字经济载体能级。面向园区企业开展数据要素质效评价体系研究,引导产业园区加快数字化改造,探索建设“园区大脑”,高效赋能园区企业数字化发展,高标准建设智慧园区。积极探索平台企业与产业园区联合运营模式,丰富技术、数据、平台、供应链等服务供给,提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资源共享水平。探索发展跨越物理边界的“虚拟”产业园区和产业集群,加快产业资源虚拟化集聚、平台化运营和网络化协同。聚焦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数字产业,加强数字技术应用创新,培育打造□个左右省级重点特色数字经济园区和若干省级成长型数字经济园区,打造数字经济核心产业集聚区。开展“数字创新名城”试点,推动各地立足产业发展基础,打造各具特色、错位发展、优势互补、协同共进的区域数字经济发展新格局,形成示范带动效应。
24.推动数字经济开放合作。推进数字双城经济圈建设,推动成渝数字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数据要素标准统一、数据资源开放共享、数字产业协同发展、居民服务一卡通。协同建设成渝地区工业互联网一体化发展国家示范区,打造成渝地区工业互联网公共服务平台。鼓励数字经济龙头企业参与国际标准研制,参与共建数字丝绸之路。推进国家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国家数字服务出口基地建设,推动“蓉欧+”数字化创新应用,推广“中欧e单通”跨境区块链平台。推动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在数字税收、数据本地化、数据跨境流动等方面开展探索和压力测试。举办多领域数字经济创新创业大赛和职业技能竞赛,争取举办数字经济国际高端会议、论坛,促进国内外数字经济主体交流合作和产业集聚。
三、组织保障
(十一)加强组织协调。充分发挥省推进数字经济发展领导小组领导统筹协调作用,牵头组织、调度推进各项重点任务具体实施。各部门要根据自身职责,合力落实各项目标任务。各地要立足本地区实际,建立健全数字经济发展协调推进机制和政策支持体系。优化省数字经济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结构,加强与国家级、省级研究机构和相关行业组织的交流合作,为数字经济发展提供高端智库科学支撑。加快数字经济领域标准制修订,开展促进数字经济发展的法规研究。强化各地发展数字经济目标考核,建立数字经济督查激励机制,对年度推进数字经济发展成效显著的地方按规定给予表扬和激励,进一步调动市(州)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十二)强化政策供给。加强省级有关财政专项资金的统筹,研究制定专项政策措施,依法依规加大对数字经济发展重点领域、重大平台、重大项目及试点示范的支持力度。依托省数字经济发展基金,鼓励引导社会资本设立市场化运作的数字经济细分领域基金,放大财政资金撬动作用。发挥省普惠金融发展风险补偿基金政策功能,通过“制惠贷”“园保贷”“天府科创贷”等专项贷款产品,引导金融机构扩大数字经济领域信贷投放。支持银行、担保、小额贷款等机构创新融资方式,支持符合条件企业进入多层次资本市场进行挂牌上市融资。支持新型基础设施开展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试点。落实高新技术企业和创业投资企业税收优惠、研发费用加计扣除、股权激励税收优惠等创新激励税收优惠政策。加大对数字经济产品的政府采购力度,引导建立良好的数字经济创新产品市场生态。强化人土地、能源等要素保障,鼓励符合条件的5G基站、数据中心用电参与电力市场化交易。研究制定适应数字经济发展特点的人才政策。
(十三)提升数字素养。实施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提升计划,拓展数字化典型应用场景,丰富优质数字资源供给,鼓励公共数字资源更大范围向社会开放。实施企业家数字素养提升工程,推行首席数据(数字)官(CDO)制度,重点提升企业中高层管理者数字思维能力和专业素质,增强产业工人数字化技能。各级党校(行政学院)要将数字经济纳入重要培训内容,提升领导干部和公务员数字治理能力。推进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建设,加强职业院校(含技工院校)数字技术技能类人才培养,深化数字经济领域新工科、新文科建设。强化主流媒体宣传,及时总结推广先进经验和典型案例,营造全民参与数字经济发展浓厚氛围。
(十四)完善监测评估。建立健全四川省数字经济统计监测方法制度,开展全省数字经济市场主体认定、贡献度测算、增加值及核心产业规模核算等统计指标体系分析研究,强化数字经济发展动态监测,及时反映数字经济态势。构建全省数字经济综合评价体系,组织对全省及各市(州)开展年度综合评价,发布年度数字经济发展水平报告,全面反映数字经济发展整体态势。定期组织对省内数字经济领域重点项目建设进度、建设质量和试验成果进行自评估,重点对本地区数字经济发展态势、规模体量、带动效应、就业和产业结构影响、质量效益等指标进行动态监测,系统掌握各地、各有关部门工作推进情况,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
(十五)保障信息安全。依法加强网络安全防护,落实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数据分类分级保护等制度,构建常态化、制度化的安全风险评估、快速应急响应及处置机制,提升重要数据和个人信息安全保护水平。建立健全数据安全保障机制,研究制定产业数据安全管理制度。推广运用数字认证、隐私计算、区块链、新型密码等安全技术,提升网络、数据和终端设备的安全管理水平。实施数据分类分级、隐私保护、安全审查、跨境流通安全评估等制度,推进国家工业领域数据安全管理试点。加大对技术专利、数字版权、数字内容产品、个人隐私等的保护力度。加大对自主可控信息安全产品的支持和推广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