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记者走进江安县阳春工业园区,登高远望,60平方公里的园区内,大小不一的管道,将40多家企业连成一片。
一条条有关“循环”二字的产业链条,在园区里有着错综复杂的交集:海丰和锐公司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电石渣本属于工业废渣,却被用于生产120万吨/年全电石渣综合利用制水泥项目,在企业内部实现循环经济;而海丰和锐公司生产的烧碱,又提供给园区另一家企业三湘化工,用作生产焦亚硝酸钠和无水亚硝酸钠;生产的氯气,作为原材料“运输”给宜宾运通塑料助剂有限公司生产氯化聚乙烯……
“这里已经形成了循环经济的链条。”园区相关负责人曾胜斌介绍道,园区内的企业在产业配套,废物、废气利用以及治污等方面的循环利用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这样的一组数字具有说服力:2012年,园区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为91.6%,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增加到88.5%,资源综合利用形成的总产值占园区总产值的比重为2%,较上年增长一个百分点。废水、废气达标排放率、工业固废和危险废物处置率均为100%。
内部循环
海丰和锐的“变废为宝”
海丰和锐公司在江安阳春工业园区内名气挺大,不仅是因为公司从入驻时间、产业规模等方面是“老大哥”,还在于公司的“变废为宝”。
公司总经理办公室副主任谭孝华讲述了这里的“变废为宝”:化工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会产生煤渣、煤灰、电石渣等工业废渣。在过去,这些工业废渣主要有两种处理方式,一是少部分用于砖厂、修路,二是大部分堆放在垃圾场。生产中还会产生大量的废气,污染环境。“一年算下来,运费和堆放费都是1750多万元。”
对于企业来说,减少开支、节约成本是必不可少的经营策略。这1750多万元用于处理废渣的“开销”,显得有些浪费。
如何“变废为宝”,实现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成为公司研发的课题。“我们公司先后投入1.7亿元引进了离子膜烧碱装置,投入1.1亿元建起了聚合釜生产线,1500余万元建起了污水处理系统,3.2亿元建起了国内首家全电石渣制水泥生产线。”公司环保科负责人阚中华告诉记者,“100%原材料产生100%化工产品就是我们的目标。”
如今,曾经的废渣,也被派上了用场,摘掉了“废”字这顶帽子。阚中华具体计算了一下全电石渣水泥生产线的“变废为宝”:电石渣本是该企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垃圾,然而废渣制水泥生产线却能把这一垃圾变成宝,而且把原料里煤炭中的硫元素转化成水泥生产中的添加剂。一年要产50多万吨电石渣,用于120万吨/年全电石渣综合利用制水泥项目。“过去投入昂贵的电石渣堆放费,如今不仅节约成本,工业废渣的利用率达90%,还产生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节能减排也让企业不断“吸金”。“以前,煤炭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硫造成了大量污染,海丰和锐在化工行业内首创了烟气脱硫技术,使烟气含硫量从每立方米800毫克,降到每立方米200毫克,而废渣制水泥生产线将这部分硫转化成了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阚中华说。
外部循环
企业间编织“循环网”
海丰和锐公司不仅企业自身实现了循环经济,它在园区形成的氯碱化工循环产业链中,“老大哥”的作用更明显。
众所周知,海丰和锐公司是一家化工企业,入驻阳春工业园区后,该公司生产的不少产品或者排放的工业废渣,成为园区其他企业的上游产业。这就形成了上下游产业链——全面带动了园区形成煤、电、化工、建筑为一体的聚氯乙烯配套项目及其上下游产业链。
采访中得知,海丰和锐公司入驻阳春工业园区后,引来了宜宾运通塑料助剂有限公司、四川三湘精细化工有限公司、宜宾鑫中昊化工有限公司、捷恒化工有限责任公司等企业,化工产业集群初具规模。
为何这些企业会被海丰和锐吸引?让我们听听企业是怎么看的。四川三湘精细化工有限公司负责人之所以选择江安阳春工业园区,看中的就是这里的循环产业链条:“过去缺少原料烧碱,无法进行产业扩张,后来听说江安阳春工业园区内有海丰和锐年产50万吨烧碱,我们就选在这里,企业大大节约了成本。另外我们生产的硫酸锰可以提供给盛豪混凝土搅拌公司,又增加经济效益。这样的一‘进’一‘出’,我们也就成为园区循环经济上下游产业链上的一‘环’。”
同样的,与海丰和锐公司有产业交集的其他企业,想法也与四川三湘精细化工有限公司相似:宜宾运通塑料助剂有限公司,10万吨/年氯化聚乙烯,需要海丰和锐公司的氯气;鑫中昊化工有限公司1万吨/氯化钡,需要海丰和锐公司的盐酸为原料,辅助碳酸钠进行生产……
这样的产业链交集,在园区里还有很多。
而今,园区投资了16928万元,建起了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场、化学品处理场,所有企业产生的废弃物,都统一通过管网进行运送再加工再利用,实现循环经济的价值。这让入园企业既省了投资,又做到了环保。
四大产业链
资源综合利用总产值占2%
从阳春工业园区循环经济产业示意图上,一条条交叉的链条错综复杂,但也正是这样的“复杂”,让企业实现最大的经济效益,让园区更绿色环保生态,资源综合利用形成的总产值占园区总产值的比重为2%。
目前,工业园区已形成园区企业内部、园区企业之间和园区与周边三个层次的废弃物与能量的循环综合利用体系。在园区已经形成4个产业链,每个产业链上都集聚了至少14个企业,各个产业的下游产品也有20个以上,使园区形成了一个个庞大的产业集群。
这4条产业链包括:以海丰和锐公司50万吨/年PVC、50万吨/年烧碱为核心的精细化工产业链,以四川天竹公司9.5万吨/年竹浆粕、中科院汽爆竹子刨花板为核心的竹类加工产业链,以盛世华夏2万吨/年白酒、华西希望集团30万吨/年饲料、台湾30万吨/年生态有机肥为核心的农产品加工产业链,以皖北煤电集团200万吨/年二龙口码头、鑫宝油品3万吨石油储存库为核心的港口物流产业链。
这4条产业链条之间到底如何运作,催生循环经济,园区有关负责人邵世本解释说:“以此4条产业链为基础进行纵向、横向产业配套,深化产业链条,降低企业成本,形成抱团取暖的园区产业集聚洼地,园区企业生产经营成本大幅降低,园区环境容量明显改观,园区生态环境大为改善。”
如今,产业链成为园区的关键词。“我们每上一个项目更多考虑的是:上下游产品能否连接成链,关联产品能否复合成网,资源能否实现综合利用。”邵世本介绍说。
拒绝污染
环保门槛坚决不降低
2006年,江安阳春工业园区被列为四川省循环经济试点园区以来,始终坚持“减量化、资源化、再利用”的原则,不断拓展循环经济产业链条的宽度,不断加深资源综合利用和企业内循环的深度。
企业发展循环经济长久的动力支撑是什么?“是经济收益和技术支撑。”园区管委会负责人道出了其中的奥秘,“过去是企业选择园区,现在园区也要选择企业,看是否绿色环保生态,看是否能形成上下游产业链。”“环保门槛坚决不降低!”江安在打造绿色化工战略中铁板钉钉。“企业发财,地方发展,什么都可以坐下来谈,但环保不过关就不能谈。”江安县委、县政府领导多次在会上强调,要求相关职能部门严把企业准入关,凡环保不符合要求的新建项目一律不准上马,凡环保设施未经验收合格的在建项目一律不准投产。
“园区要求入驻企业必须在环保设施建设方面达到国家环保标准,实现达标排放,并按照园区批准的环评要求进行排放,企业才能运行。园区企业也加大了环保设施建设投入力度,使用清洁能源,用天然气作为燃料,实现达标排放,推动节能减排。”园区管委会负责人告诉记者。
近年来,阳春工业园区进一步加大产业招商力度,力求在引进科技含量高、发展效果好的企业的同时,始终坚持以拓展和加深园区产业链条为宗旨,创新提出了招商项目要“有利于完善产业链条、有利于推动当地就业、有利于增加本地税收、有利于友好园区环境”的“四个有利于”工业园区招商标准,规定“投资额小于3000万元的不进园区、废弃物不能循环利用的不进园区、投资强度不够的不进园区”,园区引进企业质量和园区主导产业择优度大为提升,引进了一大批优质产业项目,园区产业链条的发展深度和宽度不断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