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网2月20日消息:近日,上海应用技术学院教授冯涛与江苏靖江市一家企业签订合同,他将为该企业进行狗粮诱食剂研发,使得狗粮对宠物狗更有吸引力。
这次产学研合作,源自去年8月的一条微信。那天,冯涛在“114产学研”订阅号上看到了与靖江市科协合作企业发布的难题:无法让狗粮散发出肉骨头的香味。研究香精制备的冯涛,觉得能解决这个难题,便把个人信息发给订阅号。很快,114产学研协同创新服务平台就与他联系,最终促成合作。该平台由奉贤民营企业创建,通过线上到线下(O2O)服务模式,为遇到技术难题的企业找到合适的高校、院所科研人员。
市科协原党组书记孙正心认为,政府、投资界应扶持这类企业成长,用市场化手段补上科技成果转化这块短板。
为有技术需求企业找专家
114产学研协同创新服务平台的创始人史志东,曾是奉贤区科委创新服务中心主任。长期从事企业创新服务工作,让他感受到这一科技服务业领域的市场潜力很大。
“在科委工作时,我参与企业创新项目的管理,每年有一定量资金,可以资助一些企业。但财政资金总是有限的,政府能扶持的企业也只是很小一部分。”史志东说。如何突破政府局限,用市场化手段推动广大企业的技术创新?他想到了移动互联网,于是带领团队创建了114产学研协同创新服务平台,为有技术需求的企业寻找合作专家。
平台有20名员工,其中13人是持证技术经纪人,计划今年扩充至50人。为培养技术经纪人,平台还开发出一套实战培训课程。目前,平台专家库已有10566名专家,大多是上海高校、院所科研人员。在企业端,通过与上海市政协科技成果转化促进会、天津市双创服务中心、靖江市科协、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等机构合作,平台采集到大量企业提出的技术难题。
每天,微信订阅号“114产学研”都会将这些难题发布。专家看到后如感兴趣,即可把自己的联系方式发给订阅号,很快就会有工作人员与其联系。许多专家习惯每天晚上躺在床上看微信,史志东笑称:“这是被窝里开始的产学研合作。”
成果转化需要市场化机构
“我觉得这个平台工作效率很高。”冯涛告诉记者。去年8月,他在微信上看到有关狗粮的难题后,把个人信息上传,第二天就接到平台工作人员电话。按照其要求,他提交了《专家简历样本》,系统介绍自己的研究方向和成果。
参与“竞标”的专家不止冯涛一人,这使平台可以做到“货比三家”。在评审多份《专家简历样本》后,史志东团队选中了冯涛。
“从2013年起,我与河北一家企业合作研发狗粮诱食剂,已有一定的技术积累,这应该是我被选中的主要原因吧。”冯涛说。
他和史志东团队面谈后,去年9月,一同前往江苏靖江的这家狗粮生产企业,与企业负责人会谈。那时,企业负责人已通过114产学研平台提供的资料,对冯涛有所了解,双方谈得很投机。11月,这家企业就决定合作,三方签订意向协议后,冯涛提交技术解决方案。今年初,三方签订正式合同,该企业向冯涛团队支付50万元,作为研发狗粮诱食剂配方、生产工艺、生产线设备选型和安装调试的费用,平台则向冯涛团队收取部分佣金。
除了获得市场认可,目前,奉贤区科委与工商联也开始采购114产学研平台的专业服务,助推企业科技创新。
在孙正心看来,科技成果转化是国内科技创新的一块短板,很多政府部门成立了成果转化服务机构,但都是体制内单位,而114产学研平台是市场化机构,采用“互联网+”模式来运营,在国内为数不多。近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要优先向中小微企业转移成果,这类企业可以扮演重要角色。
孙正心建议有关部门可引导风投基金投资这类企业,让市场在科技成果转化“补短板”中发挥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