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民间投资增速持续下滑,从而带动了整体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下行,引起中央和各地高度重视。从5月份开始,国务院派出9个督查组赶赴18省区开展为期10天的实地督查,以摸清情况。
根据督查调研情况,国家发改委梳理形成了《各地促进民间投资典型经验和做法》并印发到各地,要求各地结合本地区实际,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加大政策落实力度,努力促进民间投资平稳健康发展。
60条促民间投资经验
这些经验和办法共60条,分为五大部分,包括深入推进简政放权,加强和改善政府服务;积极采取措施,努力破解民营企业融资难题;深化细化政策措施,吸引民间投资进入更多领域;营造公平透明市场环境,进一步减轻企业负担;多措并举,加大对民营企业支持力度共五个方面。
其中,在第一部分改善政府服务方面,第一条便是来自经济大省广东:广东省印发实施《关于推动构建新型政商关系的若干意见(试行)》。着力破解“亲”而不“清”或“清”而不“亲”等问题,尽可能全面列出政商交往“正面清单”和“负面清单”,给政商交往提供一张“明白纸”。
在很多专家学者看来,民间投资下滑的两大原因,一是民间投资面临玻璃门、弹簧门,很多赚钱的领域没法进入;另一方面则是由于融资难。现如今,对这两大难题也有不少好的经验和做法。
例如,在拓宽投资领域方面,江西省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公路、港口码头等建设,吸引民间资金参与建设了4个公路枢纽和赣江龙头山枢纽、九江港、南昌港口码头等项目。设立市场化运作的省级铁路产业基金,吸引民间投资216亿元。
福建省引导民间投资,组织实施投资工程包,采取“肥瘦”结合的方式,将利润低,甚至可能亏损的项目,与利润高、收益好的项目组合打包,鼓励、引导民间投资多元化发展。
“现在我们钱很多,但是可投资、可资本化的优质资产不多,很多优质资产捏在国企手里,但是国企冗员低效等问题非常严重。”厦门大学经济学系副教授丁长发告诉,未来能否大幅度增加可投资的领域,让大量资本涌向实体能获得较好回报的领域十分关键。比如石化、电信、金融等领域,这些领域都应该对民资开放。
在缓解融资难方面,浙江省台州市设立小微企业信用保证基金,初创规模5亿元,可为小微企业提供累计50亿元增信担保,担保费率仅为0.75%。
解决“脱实入虚”最关键
不过,要促进民间投资,除了要拓宽民间投资的领域,缓解融资难等措施外,如何为民间投资创造一个平稳的外部成本环境也十分关键。广州民营经济发展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彭澎说,民营企业投资用的都是自己的钱,必须考虑项目的利润和回报,在制造业产能过剩、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情况下,投资就要谨慎得多。
尤其是,从去年下半年以来,相比实体经济的低利润,房价的高涨让大量的资金流向楼市,反过来对民间投资也产生了挤出效应。
《第一财经日报》记者对比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和民间投资增速的曲线发现,2015年,两条曲线基本趋于一致,也就是说,过去也有玻璃门、弹簧门等原因存在,但民间投资增速并不差。但到2015年底之后,两条曲线急剧分化,民间投资增速迅速下滑,至今年6月,民间投资增速已比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低了6.2个百分点。而这一时期,正是一线城市和二线核心城市房价快速上涨的时期。
目前,实业与楼市正呈“冰火两重天”之势。根据媒体报道,近三成上市公司中报净利润不足1500万元。然而楼市的虚火也“温暖”了经济困难的上市公司,例如主营业务为通信设备的南京普天通信股份有限公司(*ST宁通B)拟出售两套北京学区房,预计产生净利润1200万元,旨在缓解公司当前生产经营资金紧张问题。
“这个事对实体经济的负面影响,起了一个非常可怕的示范作用。”中原地产首席市场分析师张大伟说,在过去十几年,做实体经济很难有十几倍的收益,而上市公司作为实体经济的代表,通过炒房获取巨额收益,给市场带来很大的恐慌,很可能导致更多的资金脱实入虚。
丁长发对本报分析,本轮房地产价格的暴涨、经济的房地产化对实体经济的伤害很大,由于房地产的赚钱效应,大量的资金脱实入虚,从而造成了资源的错误配置。其次,对消费也产生了明显的挤出效应,由于大量的家庭资金进入到房地产,别的消费领域就大幅度减少,这就更不利于实体经济的稳固与扩张,资金流入实体经济的就更少。
“我们现在面临中等收入陷阱的挑战,很重要一点就是大量资金脱实入虚。”丁长发说,接下来需要做的是,必须拿出实实在在的举措,多管齐下,通过一系列有效的改革,降低地方政府对房地产的依赖,保持一个平稳的房价,为实体经济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成本环境,同时拓展可投资的领域,引导资金向实体经济转移。